为什么过去经常挨打的孩子,什么心理问题也没有?
我们会经常反思这样的问题,在80后90后小时候,是经常挨打的,经常的场景就是被父母打出门。
自己跟着小伙伴在外面晃荡到晚上,回到家看看爸爸妈妈气消了吗,然后弱弱地问一句,妈妈,饭做好了吗?
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饭,谁也不提刚才的事情,大家都跟没事人一样了。
而现在的孩子,打一下就受不了了,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,家长存在愧疚心理,孩子还会出现种种的问题,为什么同样是挨打,两代人出现了如此截然相反的情况?
1、现在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
现在的孩子,都是蜜罐里泡大的,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,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,什么风雨都不会经历。
父母都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切,所以孩子的童年是很快乐的,但是他终究会长大。
面对学习的压力,面对社会的压力,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差的,过去的孩子挨打是常有的事,父母一招呼,就知道赶紧跑;
现在的孩子呢,父母说一句“我要打你了”,就先受不了了,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。
归根结底,是抗压能力太弱,说不得,受不了苦,别说打了,连骂都成了罪过。
2、不经常挨打的孩子,更受不了偶尔的挨打
现在的孩子挨打很少,所以在偶尔挨打的时候,他们不知道如何反应;
身体不灵活,也不知道躲,而大人下手不知道轻重,也不知道如何收场,所以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,家长也有愧疚心理。
如今,还有很多家庭是打孩子的,不过父母也是在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时,雷声大雨点小的动动手;
这是有技巧的,父母一个抄家伙的动作,孩子就吓得跑远了,不一会回家了,就会老实好几天。
这种打其实更倾向于一种“吓唬”,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很严重,触犯了底线,学会反省和畏惧。
这样的孩子,心比较大,也比较皮实,长大后受到挫折,也不认为是多大的苦;
别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,也不会难受好几天,他嘻嘻哈哈就过去了,心理承受能力很强